园长说 | 基于问题着眼发展,赋能家园共育新生态
家园共育,是家庭与幼儿园紧密携手、协同合作,共同扛起幼儿教育重任,推动幼儿健康成长的关键路径。我园在开展家园共育工作时,面临着诸多困难与挑战。基于此,我们确立了 “寻问题、立规范、强协同、提质量”的发展思路,将家长满意度视作幼儿园发展的生命线,始终坚持问题导向,致力于构建家园共育新生态。本文期望为幼儿教师与家长提供有价值的策略参考,助力双方携手为幼儿营造优良的成长环境。
问题一:年轻教师缺乏经验,家园沟通胜任力不足
良好的沟通能够有效拉进与家长的距离,引发情感共鸣。当前幼儿园教师队伍结构不均衡,经验丰富的教师占比较少,大多数教师处于职业生涯的探索适应期,因工作经验尚浅及缺乏养育孩子的实际经历,导致在与家长交流时难以准确把握家长的立场与情绪,缺乏共鸣能力,从而削弱了家长对教师的信任度,甚至出现不必要的矛盾。
采取的策略:
1.精准研训—熟练沟通技巧
爱是沟通的情感基础,开园初期,我们就把师德建设放在首位,除师德演讲、师德培训外,每学期开展“我为家长助力”行动,让每名教师发现班级家长问题或困惑,为家长出谋划策、答疑解惑。经常组织教师、家长联谊活动、座谈会等,拉近教师与家长的距离,增强爱家长、爱孩子的良好情感。
同时举办“深化教师家园沟通能力的思考与实践”“与家长高效沟通的艺术”系列培训,外出参加《新时代·新教育·新使命——构建园家社协同育人新生态》《亲清悦润 共育花开——幼儿园家长工作指导策略》等研讨培训会,并扎实开展二级培训。邀请山东省名园长做《幼儿园老师与家长沟通的技巧》专题培训,其分享的各种案例,犹如及时雨感动启发着每位教师。
2.专项引领—提升沟通能力
幼儿园为尽快帮助新教师提升与家长沟通能力,设立家园沟通问题箱、成立“家园共育项目组”,园长任组长,集全员之力手把手带教新教师,提升新教师沟通能力和专业自信。项目组结合教师日常家园沟通遇到的难题,通过案例复盘—情景模拟—优化策略等形式反复研讨,量身定制解决方案,研究制定了《幼儿园家长工作应知应会100条》《家园沟通十大秘籍》,让教师有章可循,提升教师沟通能力。
3.建章立制—增强沟通实效
网格化沟通机制。实行“网格员”包干机制,班级每位教师作为“网格员”包干8-10名幼儿,通过电话、微信、面对面等方式固定联系。要求教师与包干家长每周微信交流不少于三次、每月电话交流不少于两次、每学期家访交流不少于一次,个别问题随时重点沟通。
家园沟通内容反馈机制。把每次沟通情况通过家园沟通记录表进行详细记录,除精准掌握和每个家长沟通的内容和次数,园长还组织家园共育专项组成员每周对沟通内容进行审阅,通过集中反馈或个别沟通方式帮助教师提高沟通的实效。
实时联通机制。利用“互联网+”实时联通,高度重视家长的意见建议。建立教育直通车平台,通过园长热线、园长信箱等方式第一时间接收家长的意见建议,深入研究、精准施策、妥善处置,实现家园的实时联通。如2023年8月份园长信箱收到了同一个家长的3封信件,信件涉及开设早餐、家园活动少、能不能学点东西等,说明这位家长非常关注幼儿园的发展,更重视孩子的成长。园委会及专项组迅速响应,认真研读家长建议,客观分析现状,进行调整优化。后来这位家长毛遂自荐成为家委会的一员,并告诉我们园长信箱里的信件是她发送的,从园方的态度,她相信幼儿园会越来越好。
问题二:教育理念存在偏差,家园共育契合度不高
受各种因素的影响,家长或多或少还存在教育焦虑,认识不到幼儿游戏的价值,不认同孩子在幼儿园长时间玩游戏的做法,中大班家长尤为明显,这无疑阻碍了家园携手共育的步伐。对此,我们主动出击,引领家长通过亲身参与、体验、感受等形式理解游戏,认同游戏,支持游戏,让家长亲眼见证孩子在游戏中的学习。
采取的策略:
1.专题培训—更新科学育儿理念
组织新生家长见面会“开学第一讲”,介绍幼儿园教育理念、主题课程及游戏活动与幼小衔接、幼儿发展的关系,使家长明白幼小衔接从孩子入园的那一刻已经开始,并且贯穿于幼儿园三年生活中。通过游戏案例分享,让家长看到孩子在游戏中的语言表达、问题解决等能力的发展,在游戏中感受孩子的学习与进步,理解并认同游戏的价值。邀请专家、小学一线教师专题培训,帮助家长更新观念,提升育儿智慧。
2.互动研讨—增强家长课程意识
首先高效利用家长群,让倾听儿童、发现儿童、见证成长,成为群里的主旋律。通过视频、图片等方式传递孩子在园一日活动片段等,让家长感受到活动的丰富多彩、老师的无微不至和至情至真。制定“一日一反馈、一周一总结”制度,即教师每晚在班级群中发布当日教育活动及游戏活动内容,每周六发布本周活动及一日生活总结与反思。同时,每个主题开展前一周发布本月主题教育活动、节日活动等,提升家长课程实施参与度和知晓度。
其次邀请家长参加各类教研活动,根据教研内容,采取家长自愿报名和教师针对性邀请的方式,让不同层次的家长参加研讨活动。如邀请焦虑严重的家长参加幼小衔接专题研讨,在“家长提问,教师释疑”互动式研讨中,让他们亲身感受幼儿园幼小衔接开展的计划性和连贯性;每次主题活动集备后会公示活动方案,标注哪些活动家长可以驻园,有意愿的家长可以报名参加……家长在参与教研和活动中了解、认同幼儿园课程,感受、体会环境创设对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等等。
3.沉浸观察—感受幼儿游戏独特价值
组织游戏活动开放观摩活动,观摩前会与家长沟通交流,提示家长在游戏中重点看什么。家长分组固定在一至两个区,观察孩子与游戏材料的互动;游戏中跟孩子互动交流;遇到和克服了多少问题;幼儿在游戏活动中促进哪些能力的发展等等。每次观摩后,引导家长来评价孩子的游戏,从而看到孩子在游戏中的学习与发展。同时,分享精心撰写的幼儿行为观察记录与分析,指导家长如何观察幼儿的游戏与学习。
4.典型引路—发挥“明星”家长带头作用
“明星”家长的文化素养较高,教育理念先进,育儿经验丰富,在家长群体中认可度高。我们充分发挥这些“明星”家长的优势资源,通过组织家长咨询会、家长沙龙研讨活动,搭建平台,实现家长之间的平等交流,让“明星”家长来影响、带动其他家长,典型引路,让这种无穷的榜样力量发挥作用。
问题三:片面理解早期阅读,家园携手实效性不强
家园携手模式在幼儿阅读兴趣的激发和维持、阅读能力的培养与提升中起着重要。我们发现,大多数家长虽能意识到幼儿阅读习惯培养的重要性,但对阅读的价值理解片面,对阅读抱有较强的功利性,希望通过阅读增加幼儿识字量。为了纠正家长的错误认知,我们在幼儿阅读方面进行了重点引导。
采取的策略:
1.家园同步—共同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
幼儿园在班级和公共环境设立阅读区,营造温馨的阅读环境。结合主题实施,在班级阅读区投放相应图书,开展“来园一读”“看图一刻”“你讲我听”活动。公共阅读区中,根据幼儿发展需求和兴趣,选择不同层次、不同类型的阅读材料,满足幼儿个性化需求。
在幼儿园努力点燃幼儿阅读兴趣的同时,鼓励家长共同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,引导家长在家中专门创设温馨的阅读区域,在幼儿阅读过程中减少干扰。定期更新图书,保持幼儿阅读的新鲜感和兴趣,开展了“家庭最美书屋”评选。针对家长不知如何选择图书及图书数量过多收纳压力大等问题,我们提供不同年龄班书单供家长参考,并专门添置一批图书进行图书漂流活动,至今已延续一年多时间。
2.价值导向—提供行之有效的引导方法
多种方法引领家长正确指导幼儿阅读,与家长共同探讨把握不同年龄幼儿阅读能力特点:小班幼儿关注读图兴趣培养,中大班幼儿注重关键画面的观察和猜想讲述,提升幼儿的读图能力。营造家庭共读的环境,开展亲子共读活动,当幼儿有阅读及表达欲望时,家长要当好倾听者,耐心听幼儿讲述;和孩子一起阅读时,要关注幼儿对画面的观察、理解水平,家长还可以和幼儿一起续编故事等;拓展家庭图书的种类,促进幼儿在阅读中积累丰富的经验。
3.主题活动—开创亲子共读好时光
先后开展“你好,书!”“快乐阅读节”“书香润童年”等系列活动,发动家长参与到活动中。设计亲子阅读挑战赛、故事妈妈进课堂、草坪读书会、童话剧表演、书香家庭评选等亲子活动,通过开放、多元的活动,点燃家长陪伴阅读热情,引导家长认识到亲子阅读的价值,家园携手,共同提升幼儿阅读能力。
家园共育需家长与幼师共同参与,以提升幼儿园教学成效。在园所教学活动中,家长应积极投身其中,信任园方教育工作。同时幼儿园也应与家庭携手合作,统一教学步调,避免单方面施教,如此方能契合现代教育对家园共育的要求。
撰稿人:青岛西海岸新区玉泉路幼儿园 于德芬